人民网北京6月30日电 (许晓华) “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在中美国际脑卒中学院(SISA)项目启动仪式上说,“卒中首次发病后必须尽早开展二级预防”。
为什么要重视卒中二级预防?王拥军教授说,卒中二级预防,是指发生卒中后预防复发所采取的措施。重视卒中二级预防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或血管性死亡的发生风险,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节省治疗费用。
其中,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和预防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重点药物,也是研究最充分、证据最多的一大类药物,患者应该长期甚至终身服用以降低卒中的复发几率。《2010年中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提出,抗血小板药选择应以单药为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都可以作为首选药物;而对于高危患者,氯吡格雷则优于阿司匹林。
王拥军教授提醒,临床医生应注意针对不同危险分层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降压、调脂、抗栓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是降低脑卒中复发率的有效措施。
薛玉梅说,心房颤动患者中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各占13.94%、6.42%、79.64%。其中,引起房颤最常见的是风湿性心脏病、其次是高血压及冠心病。发生房颤后,它要比罹患高血压更为危险,因为它不仅使患者感到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精神不振明显影响其正常生活,而且还会使原有的心力衰竭和心绞痛等心脏病症状加重,长期房颤或频发房颤还容易导致中风,造成偏瘫。可以说,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最大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据统计,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25.45%。
房颤患者比常人更易中风。国内外的研究证实,60岁以上的房颤患者其脑中风的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6到8倍。这是因为当房颤发生时,心跳的加速会明显异常,患者会感到心脏不规整的“砰、砰”跳动。此时,心房每分钟颤动的频率会达到300到600次,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地乱颤,从而丧失有效的收缩。这样一来,心房有规律的收缩变成了蠕动,使得血流淤滞,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进入大脑,很有可能就会造成脑卒中。
坚持抗凝,这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薛玉梅说,房颤症状大都表现为心慌,从无到严重,这个过程容易让人忽视。一般来说,出现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时,要及时做心电图检查,或者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很容易做出鉴别诊断。一旦确诊为房颤,就应该积极抗凝治疗。早期阵发性房颤用药物,80%-90%是有可能治愈的。不然,很有可能会形成血栓。受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 薛玉梅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张丹娜 靳婷
来自保健时报网站http://www.baojiansh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