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洲大地遭到埃博拉的肆虐,当病毒的魔爪无情的吞噬无助的人民,中国的援非医生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勇敢的征程。奋勇在第一线的他们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此次的病魔埃博拉究竟是如何感染的?有什么症状表现呢?面对病毒的魔爪,专家们又是如何应对的?此病可以有办法治愈吗?带着种种疑问,寻医问药专家访谈,特邀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李鑫主任医师为大家一一道来。
埃博拉感染需要一定的条件,虽然严重但是可防可控。
1、主持人:老师,埃博拉刚开始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症状?现在埃博拉治疗方法是什么?如何用药的?
李鑫专家: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埃博拉出血热更名为埃博拉病毒病,它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接触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或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而感染。发病初期,典型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可出现如谵妄、嗜睡等,重症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第10病日为出血高峰,50%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目前在西非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病的类型是扎伊尔型,死亡率高达60%。在治疗埃博拉用药的方面,目前主要还是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所谓对症治疗就是:如果患者出现发热我们就对其降温;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电解质紊乱我们就补充其电解质;如果患者血小板下降我们就补充血小板等,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对埃博拉病毒100%有效的药物。美国现在研制出一种名叫ZMapp的药,这种药治疗了几个美国人疗效还不错,但后来给另外一个国家的感染者使用就没有疗效;我们国家军事医学科学院也研制出了一种药物,但是现在还没有用于埃博拉病人,据说在细胞水平和动物实验效果还不错。
2、 主持人:我们还想请问老师,埃博拉的致病机制是怎样的呢?
李鑫专家:埃博拉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然后通过激活多种细胞因子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血管通透性增强使大量的体液丢失,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出血,最终死亡。
3、主持人:老师您在非洲抗击埃博拉时是如何判断是否是埃博拉?埃博拉是通过哪些途径感染的?怎么预防?
李鑫专家:埃博拉病毒病一般的潜伏期为2~21天,在这期间不具有传染性,出现症状以后开始有传染性,埃博拉患者在72小时内通过核酸的检测,有可能检测不到病毒;所以要求在感染72小时之后再检测。但是有个问题,72小时不做检测就可能造成很多人的感染,埃博拉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都会导致感染。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有一家中国援建的中几友好医院,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当时该院收治了一名患者,他并没有表现出一些很严重的症状,只是呕吐和腹痛,外科医生准备第二天给他剖腹探查,一个几内亚的医生查体时,接触到了患者眼睛的分泌物,医生没有在意,后来揉了自己的眼睛。没想到那个患者第二天就死了,大家高度怀疑患者死于埃博拉,没成想没过几天那个外科医生出现发热,感觉到极度的乏力,行为异常,出现了谵妄的症状,后来被查出也是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最终这个医生也去世了。
埃博拉病毒病在初期时的症状与许多常见病都很相似,又很难检查出来。在非洲盛行疟疾,感染率非常高,反反复复的感染使得疟疾对非洲人来说并不严重,但是在中国只有在南方的一些地方如云南、广西、海南等地有疟疾,在北方几乎没有。疟疾感染初期会出现一个不是很典型的症状,等到发作几次以后才会出现典型的症状,如寒颤,高热、大汗等等。所以,像从国内刚到非洲的人员,如果在国内没有得过疟疾,如出现发热的话,首先要高度怀疑疟疾,要吃抗疟疾的药,如果体温正常了,就可以排除埃博拉病毒病了。
埃博拉的感染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一,接触过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第二,如果身为医生,接触过埃博拉患者,出现症状时要高度怀疑是否为埃博拉;第三,参加过当地死者的葬礼,因为当地人死后,均为土葬,有感染的人死后,参加葬礼的人接触到死者的分泌物、或者清洗死者身体的水、亲吻等,就可能被感染;第四,吃野生动物,如果蝠、猩猩、森林羚羊等,当地人在屠宰的过程中沾上血,或是未煮熟就食用,都可能被感染。这次埃博拉疫情最早出现在2013年的12月份,一个两岁的小男孩发病,发病之后照顾他的奶奶、妈妈相继去世。就因为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扩散越来越多,等到2014年3月份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发现这是埃博拉病毒病。
生活在疫区的人,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很好的预防:
1)避免接触或食用丛林野生动物。
2)对所有来源于动物的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做熟。
3)处理病死家畜时,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4)尽量避免接触发热患者,必须接触时,做好个人防护。
5)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场所长时间停留,减少聚会。
6)应做到勤洗手,洗手是重要预防措施。
7)减少有意识或无意识用手触摸裸露的皮肤、粘膜;可在确保手清洁的情况下触摸。
8)不参加当地人的葬礼。
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人在整个西非没有一个人感染,这个病虽然严重但却是可防可控的。
大家要共同努力,埃博拉越是早发现早治疗效果越好。
4、主持人:老师您这次作为中国专家无私帮助非洲抗击埃博拉有什么感受经历?
李鑫专家:这件事情是必须做的,几内亚这个国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但几内亚却是撒哈拉沙漠以南,跟我们第一个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国家,对他们来说,中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当疫情在西非肆虐的时候他们也非常的希望能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国家在八月份以后先后四次给予物资和资金的援助,我们在这个时候派出了第二十四批医疗队,同时也派了地坛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疾控中心的三个人组成的国家卫计委专家组到了西非,他们国家的人民特别高兴,中国兄弟在关键的时候没有忘记他们,患难见真情。同时驻几内亚的中资企业,在这个疫情肆虐的时候祖国派出专家看望他们,培训他们埃博拉的防护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增强了中资企业在西非继续工作的信心;而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5、主持人:中国也是研制出了埃博拉的抗体基因和检验试剂,老师您觉得这意味着什么?
李鑫专家:这样意味着我们能通过这个试剂在短时间内甄别出病人是不是埃博拉,并能确诊。很多病包括其他的一些出血热:拉沙热、马尔堡出血热、疟疾、伤寒以及感染性腹泻,这些病开始的一些症状可能和埃博拉的症状非常相似,所以如果能够在短时间确诊的话就可以为我们下一步的治疗争取一点时间,因为埃博拉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
6、主持人:老师,美国是应用ZMapp在自己国内治愈了两位感染埃博拉回国医生,那在非洲有没有治愈的例子呢?
李鑫专家:在非洲没有治愈的例子,美国的ZMapp并没有在非洲应用。
现在对于埃博拉并没有特效的药物,我也和当地无国界的医生进行了交流,实际上患者死亡的原因就是当地的医疗条件比较差,不能够提供很好的救治服务,不然也不会死那么多人。当病人被确诊为埃博拉以后就会被隔离在帐篷里,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就补给一些补液盐,补液盐里包含了钾、钠、氯等电解质,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电解质紊乱;如果不能服用补液盐,就输液,每天只检测两次体温、血压、心率等,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凝血功能等都不能开展,因为当地不具备相应生物安全等级的实验室,怕操作不当,造成更大范围的病毒传播;同时缺医少药,所以当地死亡率比较高;另外一点就是对政府命令的执行力度不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能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7、 主持人:我们中国对这种传染疾病有挺富有的经验,是吗?
李鑫专家:所谓经验,2003年非典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对我们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2003年非典开始时,让我们措手不及,好多医护人员感染了,但是后来我们逐渐认识到防控环节的薄弱点后,医护人员的感染就越来越少,非典以后,我们建立了完整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在09年甲流来袭的时候,我们严阵以待,充满了信心,再后来包括面对甲型H7N9,我们应对自如,在今年我们成功救治了一个七十多岁H7N9的患者,都证明这些年我们在应急、救治体系方面,技术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8、 主持人:老师,您可以简单的谈谈在广州爆发的登革热病毒么?
李鑫专家:登革热主要是由伊蚊传播,在南方、包括我国台湾及一些东南亚的国家都爆发过。这次广州的疫情比较严重,这跟当地的气候有关系,因为这种病毒传播需要蚊子,雨水比较多就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蚊子滋生,继而导致人的感染。实际上前两年我们也碰到过登革热的患者,登革热发病前就有传染期,发病后的前三天感染性特别强,主要表现是发热,肌肉酸疼,关节酸疼,然后出现血小板、白细胞的减少,有些患者会出现出血症状。登革热一般病程十天,属于自限性疾病,如果感染的是重症就有可能出现死亡的病例;另外,目前对于登革热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也没有疫苗,主要是对病人进行支持疗法,对症治疗。预防方法:第一,整个社会要保持卫生环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蚊虫的清除,比如,填埋臭水沟让蚊虫无法滋生,在有水的地方加盖让蚊虫无法在里面产卵。第二,少去森林或热带雨林这样的地方,这些地方蚊子繁多,第三,到树木草丛的地方要穿上长袖的衣服,去的时候涂上一些驱蚊的药物。
9、主持人:老师您从事病毒感染这方面工作这么多年,对于病毒感染您有没有自己想说的呢?
李鑫专家:我们在病毒面前确实显得很苍白无力,病毒是我们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一直想去攻克的难题,但是这些年新发、突发的传染病几乎都是病毒引起的,也都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我觉得即使这些病不能够做到很好的去治疗,却可以做到很好的去防控。很多病毒都是通过动物或虫媒而感染人类,所以在生活中少接触野生动物或虫媒,就会减少我们被感染的机会。这次埃博拉就是通过果蝠传播感染的,所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能起到相应的预防作用。
寄语:埃博拉病毒虽然严重,但并非不可防控,它的感染是需要的一定的条件的,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卫生的生活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另外,要保持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对于不好治疗的病毒感染我们更要做好预防,在生活中少接触野生动物或虫媒,就会大大减少我们被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