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微平台
-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小程序
推荐阅读
-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理事会换届选举会议成功召开
-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病原微生物与生物安全管理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大会在绵阳成功举办
- 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化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专题讨论会成功举办
-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华西胸外学科联盟学术会议(2025年第一期)”在成都市隆重召开!
-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 习近平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强调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 喜报:热烈祝贺我会被评为“5A级全省性社会组织”!
- 开局起势定目标,聚力同心绘新篇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召开秘书处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议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卫生健康工作重点
- 中华预防医学会李光琳副秘书长一行莅临学会交流工作
- 王晓晖在四川省卫生健康大会上强调: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健康四川,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 医防携手、妇幼专科联动,共话母婴安全--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妇产科适宜技术推广学习班在西昌圆满举办!
-
23
2014-12
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人民网北京6月30日电(许晓华)“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在中美国际脑卒中学院(SISA)项目启动仪式上说,“卒中首次发病后必须尽早开展二级预防”。为什么要重视卒中二级预防?王拥军教授说,卒中二级预防,是指发生卒中后预防复发所采取的措施。重视卒中二级预防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或血管性死亡的发生风险,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节省治疗费用。其中,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和预防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重点药物,也是研究最充分、证据...查看详情+ -
23
2014-12
房颤患者比常人患脑中风风险高8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患者现在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老年人。心内科专家指出,60岁后房颤发生率骤升,房颤不仅使患者感到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精神不振,明显影响生活,而且还会使原有的心力衰竭和心绞痛等心脏病加重,长期房颤或频发房颤还容易导致中风,造成偏瘫。专家呼吁,老年人一旦诊断,应积极治疗,尤其是要坚持抗凝治疗,以预防脑中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薛玉梅说,近年来由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心肌病等疾病增多,这些疾病引起的房...查看详情+ -
23
2014-12
极端气温可显著增加中风死亡风险寒潮的危害性比热浪更甚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极端气温(寒潮或热浪)可显著增加我国居民死于中风的风险。相关论文已在线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神经病学》上。该杂志同期刊发耶鲁大学MichelleBell教授述评认为,该研究显示温度改变可显著影响中风的死亡风险,这对于中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并为人们理解气候变化的健康危害和增强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论文第一作者陈仁杰博士等在阚海东教授指导下,在我国不同气候带选取了8个典型城市(沈阳、唐山、北京...查看详情+ -
23
2014-12
西部北部构成我国卒中高发带专家再次强调血脂异常应分层管理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在近日举行的媒体座谈会上引用一系列最新研究数据重申,卒中对于我国人群健康的影响日趋严峻,亟须引起重视。王拥军引用今年6月《柳叶刀》发表的文章说,1990年~2010年20年间的数据表明,卒中已成为首位致死原因,其次为冠心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该研究同时显示,与1990年相比,2010年,我国卒中导致的寿命损失年,已从第2位上升至第1位。同时根据伤残调...查看详情+ -
23
2014-12
中年人群尤需预防脑卒中10月29日是第9个世界卒中日,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举办在线访谈,邀请相关专家介绍卒中防治知识。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王拥军介绍,中年是卒中发病的拐点,45岁以上人群卒中发病明显增加,中年人群尤需注意预防卒中,而当前严重的雾霾天气会增加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王拥军介绍,调查发现,卒中患者人群中11%为45岁以下,89%的人发病在45岁之后,中国卒中平均发病年龄是63岁,中年人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发病人群,且我国卒中发病有年轻化趋势。脑卒中是急性发病的慢性病,和基因、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对于...查看详情+ -
23
2014-12
孕产妇当心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新华网武汉10月16日电(记者黎昌政)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半年多前就发现乳房肿块,却迟迟未就医以致病情恶化,到医院就诊时已是乳腺癌晚期。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专家提醒,孕产妇乳房出现肿块莫大意,当心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汪女士今年29岁,今年3月宝宝出生后,无意中摸到右侧乳房有一蚕豆大小的包块,不痛不痒,又忙着奶孩子,一直没在意。最近她发现肿块越来越大,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甲乳外科就诊被确诊为乳腺癌,且已发生转移,只能接受化疗待好转后再寻求手术机会。武汉市中心医院甲乳外科主任江学庆介绍,妊娠期间和产后...查看详情+ -
23
2014-12
每月需做自我乳腺检查京华时报讯(记者杨凤立)乳腺癌如今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预防乳腺癌,自我乳腺检查有没有用,肿块是不是不痛就不用理会,内分泌治疗乳腺癌会不会骨质疏松?化疗副作用大怎么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李惠平指出,目前乳腺癌患者在治疗上主要面临几个问题:一是对化疗的副作用过度担心,导致依从性差甚至放弃化疗。其实医生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及剂量,减少化疗的副作用。二是因为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时间长,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骨质疏松、骨关节痛等,因而停止治疗。事实上通过补钙、适当补充维生素D、合理运动,并定...查看详情+ -
23
2014-12
新的身体活动指导可有助于减少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2011年2月4日--今天是世界癌症日,世卫组织发表了新的《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根据该建议,每周从事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可减少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风险。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全球所有死亡的第四大高危因素,对某些癌症以及其它非传染性疾病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全球有31%的人口不能积极参与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对降低某种癌症的发病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世卫组织主管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的助理总干事AlaAlwan博士说。“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全球所有死亡的第四大高危因素,而31%的世界人口不...查看详情+ -
23
2014-12
生活方式对乳癌的影响甚于遗传因素乳腺癌发病率在不同族群间存在差异,欧美国家白人女性患病风险整体高于亚洲及非洲女性。不过英国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并非主因。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癌症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英格兰地区超过100万名年龄在50岁~64岁的女性进行了健康调查,其中有近6000名南亚裔女性和近5000名非洲裔女性,研究人员通过调查问卷、查阅医疗记录等方式对她们的生活习惯、新生儿喂养方式及乳腺癌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白人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最高,与之相比,南亚...查看详情+ -
23
2014-12
乳房肿块 不痛更要注意62岁的周女士是甘肃人,大约三年前无意中发现自己左边乳房有些硬硬的,似乎里面长了个包块。她想着这个年纪的女人很多都有乳腺增生,也算不上什么大毛病,何况不疼不痒的,就没有去管它。可谁知渐渐地肿块越长越大,与皮肤发生黏连,黏连处的皮肤破溃感染,去当地卫生院输抗生素治疗,可是破溃处却久久无法愈合。当地医生建议周女士赶紧到大医院看看,可能不是乳腺增生那么简单。周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南京鼓楼医院普外科就诊。经穿刺活检,周女士被确诊为乳腺癌局部晚期,且肿瘤大到占满了整个左边乳房!更加不幸的是,由于肿瘤太大...查看详情+ -
23
2014-12
我国每年人工流产逾千万 近半数女性年轻未育在我国,每年人工流产量一直持续在1000万左右,高的时候有1300万,重复流产率高达55.9%,45%重复流产的间隔在半年至1年半。在我国所有流产女性中,25岁以下女性的比例高达47.5%,未育女性的比例更是高达49.7%,流产中首次妊娠的比例也高达35.8%,其中流动人口和未婚青少年以及在校大学生占绝对比例。人工流产会给女性健康带来巨大伤害,可能会导致盆腔感染、宫腔黏连、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不调等,会大大增加女性不孕的几率,甚至导致习惯性流产、继发性不孕、早产等远期生育危害。数据表...查看详情+